美欧签订协议后!特朗普调转目光转向中国,直言:美中关系非常好

Connor 欧意官网 2025-07-29 5 0

2025年7月28日清晨,苏格兰特恩贝里高尔夫球场的凉风尚未散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便携手宣布了一项震惊全球的贸易协议。

然而,协议墨迹未干,特朗普的目光已如鹰隼般转向遥远的东方——中国。就在五天后,他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坦言:“美中关系非常好”,甚至还暗示即将访华。这一幕戏剧性的转折,瞬间点燃了国际舆论的火焰:一个刚对盟友挥舞关税大棒的人,为何突然对中国示好?是战略棋局中的精妙布局,还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妥协?冲突的火花在贸易战的硝烟中闪烁,答案隐藏在特朗普紧锁的眉头和全球经济的暗流之下。

美欧新协议的核心细节在7月28日浮出水面,宛如一纸精心计算的交易。

美欧签订协议后!特朗普调转目光转向中国,直言:美中关系非常好

欧盟(资料图)

美国将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的关税,远低于特朗普早先威胁的50%,显示出他的退让姿态。作为回报,欧盟承诺向美国注入6000亿美元的新投资,并采购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石油。这场协议被特朗普包装为“双赢”,但裂缝早已显现——德国总理默茨的欢迎声,掩盖不了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尖锐批评:高达15%的关税和天量投资,恐以欧盟自身利益为代价。冯德莱恩虽称谈判“艰难却有益”,但7500亿美元的能源采购暗藏玄机,旨在彻底切断俄罗斯的“后门”供应。

数据显示,欧盟正用美国液化天然气填补俄气缺口,可这能否换来市场稳定?协议的光鲜背后,是27个成员国的内讧暗流。

当特朗普在苏格兰的高尔夫球场侃侃而谈时,中国议题却成了他口中的高频词。

就在7月22日,他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突然抛出一枚重磅炸弹:他“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访问中国。具体时间?特朗普含糊其辞——“稍微有一点远,但也不会太远”。更耐人寻味的是,当马科斯高调渲染美菲同盟时,特朗普却话锋一转,强调“我们与中国相处得很好”。这并非空穴来风:此前,美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已多次回应访华传闻,中方虽未确认细节,但重申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

美欧签订协议后!特朗普调转目光转向中国,直言:美中关系非常好

展开全文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言行看似矛盾:一边在欧盟协议中对中国讳莫如深,另一边却对中国释放善意,仿佛美中关系的暖风能吹散贸易战的阴霾。

然而,特朗普的“示好”背后,是难以掩饰的心虚。

他不敢明着对中国妥协,根源在于国内的政治经济风暴。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罕见萎缩,民众在关税重压下节衣缩食,特朗普的支持率暴跌至37%,创下半年新低。共和党若想在中期选举中翻盘,他必须对“对等关税”策略死守不退——毕竟,他曾夸口每年能通过关税赚取7000亿美元,以填补30多万亿美债的窟窿。可现实是残酷的:若中国拒绝妥协,日本和欧盟的协议可能瞬间瓦解,全球贸易秩序将陷入混乱。特朗普的困境如走钢丝:嘴上谈“关系非常好”,私下却在瑞典第三轮中美谈判前,急派高级别商务代表团赴华探路。

这暴露了资本集团的焦虑——他们渴望中国市场,但特朗普的强硬面具不敢轻易摘下。

本周即将在瑞典举行的中美第三轮谈判,将是特朗普战略的试金石。

美国财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已频频喊话,要求中方“推动进展”,而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披露,美国商务代表团正火速集结,意在私下“松口”。在芯片等关键领域,特朗普的立场悄然软化——他不再坚持绝对强硬,反而暗示“该退让就退让”。中方则一贯明确:任何协议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这场博弈不仅是贸易数字的较量,更是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如果特朗普无法在谈判桌上取得突破,他的关税大计恐成泡影,因为中国的不合作将鼓励其他国家效仿欧盟的“内讧”,让协议沦为一张废纸。

美欧签订协议后!特朗普调转目光转向中国,直言:美中关系非常好

冯德莱恩(资料图)

美欧协议的涟漪,正加速欧盟摆脱俄罗斯依赖的脚步。

冯德莱恩在7月28日直言,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采购,旨在终结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后门流入”的顽疾。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盟管道天然气进口已大幅缩减,但对俄液化天然气的依赖仍高达高位。ClearView能源公司分析,这笔交易可能带来年均1750亿美元的新增出口,但缺乏细节的协议如空中楼阁——增量规模难测,欧盟内部的分歧也可能让计划搁浅。更关键的是,这折射出全球能源格局的洗牌:美国借机扩大市场,欧盟牺牲短期利益换取“安全”,而中国作为旁观者,正冷眼审视这场交易的成本。

如果欧盟内讧升级,特朗普的“东方转向”或将成为唯一的退路。

特朗普的贸易战略,恰似一场高风险赌局。

美欧协议虽签,但他对中国的心虚暴露了底牌——他必须用“关系非常好”的甜言蜜语,掩盖国内支持率崩塌的危机。全球目光聚焦瑞典谈判:若中国坚守底线,特朗普的关税帝国将土崩瓦解;若他私下妥协,又恐失信于选民。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只有现实的教训:贸易战从来不是单边游戏,而特朗普的“目光转向”,不过是被迫的求生之举。

世界在等待,这位商人总统能否在钢丝上找到平衡,抑或坠入自设的陷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