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内卷式”竞争,为何强调“质量领域”?

Connor 欧意app 2025-07-25 5 0

整治“内卷式”竞争,为何强调“质量领域”?

文 | 维辰

中央层面对“内卷式”竞争的措辞,经历了从“防止”到“综合整治”。如今,市场监管总局在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质量领域”——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了一批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其共同特点是企业忽视品牌、质量、技术竞争,为获取短期市场份额和利润,降低成本投入,以“低质”产品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整治“内卷式”竞争,为何强调“质量领域”?

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不过,与一些人将价格战妖魔化或美化,认为其“利好消费者”不同的是,低价竞争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不能一概而论。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到,“完善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有望明确“不合理低价”“过度低价竞争”的界限,保护正常价格竞争的同时减少乱象滋生。

有关负责人所说的,依法治理超低价恶性竞争,要“倡导优质优价,反对劣质低价”,为认定低价合理与否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质量联系起来。回看历史的“镜子”:本世纪初,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基本是日本摩企的天下,中国摩企靠低价一度拿下了近90%市场份额,一时独领风骚,但又因“自相残杀式”低价影响到企业正常研发投入,进而影响售后服务,导致以价格战抢占的市场得而复失。“价格屠夫”的成与败,很好地展现了低价与质量的关系及影响,引人深思。

展开全文

目前仍在持续的充电宝召回风波,则更为直观呈现了劣质低价的破坏性。表面上,百万充电宝被召回,是受问题电芯牵连,实际上,是成本“内卷”加之质量管理不到位带来的安全隐患。长时间的不合理低价往往伴随着产品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行业地震。

整治“内卷式”竞争,为何强调“质量领域”?

就像市场监管总局分析的,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的形成因素既包括供需结构性失衡,部分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竞争意识,也因“部分领域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给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突破底线以可乘之机”。故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防范低质恶性竞争,构建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倡导优质优价,有利于在低价和劣质之间竖起一道防火墙,让危害消费者权益、破坏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劣质低价产品失去生存空间,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业打得起价格战,并非生产效率、工艺技术达到可以降价的水平,而是通过挤压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实现的。在汽车等行业,就有不仅头部企业之间“卷”,大企业还“卷”小企业,将压力转嫁给产业链上弱势方的现象,这将对链主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形成反噬。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一方面需要切实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守牢质量安全底线,另一方面要坚持“治中求进”,发挥质量、标准支撑作用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加强质量联合攻关,共同解决产业质量共性问题,有效提升整治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成效。

【作者】 杨悦

南方评论

评论